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最新動態

國外創業公司剛出道時,是否遭遇迅速抄襲?

來源:成都網站建設    作者:賽維思網絡    發布日期:2013-04-25    瀏覽:2603次

  我們一般把這種現象叫“微創新”

  在互聯網圈,“借鑒”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國外如何?有人問,像Facebook這樣的產品,在嶄露頭角時為什么沒有被谷歌等公司迅速借鑒或抄襲?知乎網友曾旻的回答卻試圖告訴你,誰說沒有:

  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結束某些人對美國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如果我回答有些不實之處也希望有識之士能加以指出。

  美國教育確實強調原創性也鄙視抄襲這都沒錯。事實上美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愛“微創新”,“微創新”也不是什么中國人或者中國教育的特點。

  實際上這個問題前提也是不對的,首先,Facebook就不是世界上社交網絡原創概念的來源。之前早就有MySpace、Friendster已經起飛,更不要說之前概念性的社交網站和六度空間之類的概念了了。第二,Google也不是像問題說的那樣,在2004年一月,Google就上線了自己的社交應用Orkut(注:該社交網絡現在還在運行,而且是巴西最大的社交網站)。就是在校園里,和Facebook功能類似的社交網絡也不止一家。

  Facebook之所以在社交網絡大戰中取勝,是由扎克伯格的視野及領導力,技術能力,硅谷頂級人才的加盟,大公司起初不重視和運氣等種種要素決定的。Facebook的成功絕對不是扎克伯格拍腦袋想出一個社交網絡的想法就做起來那么簡單。具體有關Facebook的故事可以參考《Facebook效應》這本書。

  在談有關國內企業“微創新”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對此采取鄙視態度。當然鄙視也無所謂對錯,但這更多也就是表達個人對騰訊之類企業壟斷的一種不滿情緒罷了。從一種更中立的角度來說,以大部分國內的商業模式從美國借鑒而來的事實看,大企業抄創業公司也就是三手抄二手,確實不光彩,但也沒什么本質區別,值得特別的譴責。

  事實上,美國企業也很喜歡“微創新”,微軟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IE抄Netscape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大家可能不知道,Office Word實際上也是抄辦公軟件的先行者Lotus Word的。YC(美國創新工廠)創始人Paul Graham就曾經在Essay中提到,當Netscape因為微軟競爭而倒下的時候,整個硅谷對微軟都感到非常恐懼。該恐懼比現在中國互聯網對騰訊的恐懼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Google新千年剛剛興起的時候,雖然是整個硅谷的熱點,仍然行事十分低調。直到04年上市Google披露報表,人們才發現Google早在0203年時就已經盈利了,只是為了避免微軟雅虎等的競爭沒有對外宣傳。

  同樣Google看到Facebook火了,很多信息被圈在Facebook中,對自己促進互聯網信息自由流通的使命構成了威脅,火速推進Google+,為此動員全公司的工程師,招致了很多內部的抱怨。剛開始雖然被人喊抄襲,但現在看來也算是有聲有色,很大程度上阻止了Facebook對社交信息的壟斷。類似的Android“微創新”iPhone,Google Drive“微創新”Dropbox,Facebook“微創新”Snapchat之類故事舉不勝舉,這里也不一一展開了。

  雖然上面說了那么多美國“微創新”,但整體而言,美國大公司的微創新還是比中國人要少很多的。教育確實是一方面因素,另外一方面大公司也看不上小公司那些東西,根本不屑抄。有時候不抄,是抄也抄不過,還不如收購創業團隊。如果遇上Facebook對Google這樣構成生死存亡的問題,還是抄你沒商量的。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騰訊微信在移動互聯網上的轉身還是值得贊賞的。

 

Copyright ? www.yrgy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13002520號-3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