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互聯網金融直面創新之困:無序則蠻進 合規則生存

來源:成都網站建設    作者:賽維思網絡    發布日期:2014-04-16    瀏覽:2066次

一場由限制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發行引發的對互聯網金融創新和風險、效率與安全的討論從3月中至今愈演愈烈。對金融創新是繼續放任自由還是有效管控以及怎樣管控的爭論,也讓監管當局“頭疼”。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不同,它是一個新興的、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業態。相較于傳統金融業給人的死板印象,互聯網金融以人為本,以服務客戶為基礎,手段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率。從其近年誕生以來,監管部門對其發展也是持開放、積極的態度,在政策上對其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3月以前,央行在對待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問題上留給外界的是一種開明的形象。而正基于此,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呈現了一片繁榮景象。

  無序則蠻進

  以第三方支付市場為例,第三方支付自2011年被央行納入牌照管理,發展之迅速、業務范圍擴展和市場份額擴張之快,令人驚嘆。來自《新世紀》周刊的數據顯示,目前,獲得許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共250家,提供網絡支付服務的共有100多家。截至2013年年底,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193.46億筆,金額總計達10.4萬億元。其中,僅支付寶一家的網絡支付業務筆數就超過120億,支付金額達3.5萬億元。排名第二的財付通支付筆數為20億,金額達1.5萬億元。而中國銀聯2013年年底跨行交易量剛剛超過30萬億元。

  不僅支付市場,基于第三方支付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如余額寶等寶寶們也吸引了巨量資金涌入,規模以驚人的速度膨脹。截至3月19日,余額寶的規模是5477.3億元,預計2014年上半年可達1萬億元。換言之,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今年6月底,150個余額寶就可以達到中國銀行業的總體規模(截至2013年年底的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為148.98萬億元)。這些理財產品原來只是服務于那些收入在幾千元、迷戀網購,過去沒有獲得理財服務的低端、年輕的人群,在規模擴張后期,一些煤老板等資金大戶也開始把資金往余額寶里轉。

  市場一片叫好聲。第三方支付機構漸漸不滿足于小額支付,打起了政策的擦邊球,推出了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的業務,想要做大額業務。

  也許是規模惹的禍,央行叫停了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的發行,由開明轉向保守。一場互聯網金融收縮戰首先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打響。有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四大銀行挑起的,是它們對自身壟斷地位被挑戰而進行的反擊。然而我們不得不問,如此規模如此速度,風險怎樣?監管又怎樣?

  合規則生存

  互聯網金融剛剛開始發展,尚未經歷過危機,各互聯網支付公司對風險缺乏理解。一般來講,互聯網出身的支付公司往往注重效率和市場占有率,忽視規則和支付環境的安全。但對于金融業來說,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三大基本原則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況且互聯網金融行為達到一定規模,監管一定要介入,這是對全體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安全負責。

  央行原本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定位,就是服務于電商,補充銀行主要支付渠道,發揮小額支付的便捷作用。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中,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經納入央行的監管軌道,持牌經營;通過互聯網銷售各類金融產品,各大金融機構的對口監管單位也已分別出臺了網絡銷售的相關規定;至于P2P網貸業務,近期國務院也已批復由銀監會監管。

  然而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太猛太快,因此有些規定已經落后于現實,有些條款則因為爭議頗大而推進緩慢。如果不能做到立法先行,很難評估任何創新是否可持續。因此,監管部門也到了該確定監管框架和監管責任,重新梳理風險的關口。

  讓金融創新在規則下安全、持續的發展,需要監管部門運用智慧,拿出新思路。

 

Copyright ? www.yrgy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13002520號-3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