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來源:成都網站建設 作者:賽維思網絡 發布日期:2014-04-25 瀏覽:2130次
盡管互聯網金融急劇升溫,而在日前舉辦的“2014中國投資年會”上,多位投資界大佬給互聯網金融潑冷水,坦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出現泡沫。
互聯網金融在這兩年可謂發展迅猛,其產品成為消費“新寵”。一位資深股權投資界人士向記者透露,之前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無論是做實體的企業,還是小貸公司,都紛紛進入P2P領域,全國各地更是涌現出一批所謂的金融產業園。
然而在一片熱潮之下,P2P行業壞賬率逐漸走高,個別網貸平臺壞賬率超過6%。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周春生預計,互聯網金融行業將經歷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做得好的可能迎來非常美好的前景,還有一批風險管理出問題、經營理念不正確的、試水互聯網金融做投機的機構則會被淘汰。行業本身頗有前景,但具體到企業則會分化。
管理著16億美元基金規模的啟明創投成功投資了70多家公司,包括小米科技、泰格醫藥、世紀佳緣、大眾點評等,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似乎仍在觀望。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甘劍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必須要界定明確的營業范圍和法律法規,目前我國對于這個行業的監管辦法尚未明確,一旦投資政策風險較高。因此我們不會輕易涉足,有待監管指引進一步明確。”
另一位對互聯網金融熱“冷眼旁觀”的人士是來自耶魯大學的金融學教授陳志武。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概念在國內被炒作,已有一定的泡沫因素,隨著監管趨緊,其利潤將很快受限。
多位投資經理向記者表示,雖然是線上作業,但互聯網金融本質從事的還是金融業務,因此仍應遵守線下監管規則的要求。
圍繞互聯網金融監管,近期風聲頻傳。市場普遍預計,P2P或歸屬銀監會監管,眾籌和余額寶類產品歸屬證監會監管,第三方支付則可能歸屬央行監管。
其中,加強信息披露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最核心的一環。當前國內互聯網金融監管面臨著“信息孤島”的問題,如在征信機制建設方面,一些P2P公司可能不會把自己的征信數據與監管機構共享,于是部分P2P平臺或會遇到重復抵押、財務造假等情況,從而形成風險黑洞,最終讓投資者遭受損失。
“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抓住信息披露的‘牛鼻子’,打破不同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建議,“這需要有關部門加強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引入必要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措施,圍繞信息披露構建完善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
Copyright ? www.yrgy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13002520號-3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