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最新動態

互聯網金融2.0產品連遭“冷眼”

來源:成都網站建設    作者:賽維思網絡    發布日期:2014-04-30    瀏覽:2498次

在余額寶的帶動下,各家基金公司爭先“入網”。據不完全統計,現今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的基金公司已達到10家,包括華夏、嘉實、鵬華等老十家基金公司。

  已“入網”的基金公司在瘋狂擴張,未入網的基金公司坐立難安。繼華夏基金和匯添富基金上線理財通后,易方達基金旗下易理財貨幣基金也在理財通上線。互聯網基金產品擴充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但在不斷擴張同時,“新華阿里一號保本混合基金(簡稱‘阿里一號’)”宣布延長募集期,“京東8.8”現銷售難題、各種“寶”收益已全線降至5%左右……看似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卻頻頻遭到冷遇,這也引發了外界對互聯網金融退燒的猜想。

  “阿里一號”:

  延長募集期遭“吐槽”,被迫再改

  4月10日,阿里巴巴招財寶平臺亮相,首期推出4只票據貸借款類產品和2只定制類基金產品,其中,“新華阿里”是入駐該平臺發售的首款保本基金,本有望成為“開門紅”產品,卻因延期事件招來了信任危機。

  4月18日,新華基金發布公告,將“阿里一號”募集截止日期延長至5月9日。這一調整惹惱了已經認購的用戶,因為對他們來說,將延遲享受基金收益。

  新華基金對此給出的解釋是,“北、上、廣、深路演時好多投資人準備認購這只基金,需要幾天時間開通支付寶賬戶、實名認證并準備資金。”

  “本來說21日募集結束,被忽悠買了,結果現在延期,期間只有活期利息。”許多已經購買的用戶對此不滿。

  在巨大的壓力下,新華基金24日發布公告稱,“本基金募集資金已經超過成立要求,經證監會批準,本基金產品將按照計劃于4月25日正式成立并開始計算收益。”終于讓那些因為其募集延期至5月9日而憤怒不已的用戶暫時平息下來,但這種反復讓不少用戶表示失望。

  這是“阿里一號”第二次更改募集結束日期。按照該基金招募說明書,計劃募集時間是2014年4月10日至2014年4月21日,募集總規模不超過10億元。數據顯示,首日認購超過6000筆,至15日,認購接近5萬筆。

  新華基金負責人表示,延長募集期的原因確有銷售不理想的成分在內。同時,由于在招財寶平臺銷售反響不佳,即使延長募集期也將取消招財寶渠道,改為單一的直銷方式。

  對于實際募集情況,新華基金表示尚無法告知。

  記者致電阿里巴巴相關部門詢問情況時,對方回復:“具體得問新華基金,我們不知情。”

  而對于最近外界流傳的“阿里可能洽購新華基金”的說法,阿里方面則回應:“市場謠言而已。”

  “京東8.8”:

  10億元認購額,13天才完成

  同樣遭遇尷尬的,還有發行規模10億元的“京東8.8”。

  早在4月15日,“京東8.8”便以“超級理財產品”的名頭開始叫賣,很快卷入“現金支付率8.8%不等于年化收益率8.8%”的爭議中。

  按基金行業規范,基金首次募集期購買基金的行為稱為認購, 在基金成立后購買基金的行為才稱為申購。

  截至28日下午,記者查看“京東8.8”頁面時發現仍在認購階段,說明第一批次“貨”歷時13天還未賣完。直到當天晚上,頁面才出現“結束認購”的灰色字樣。

  很多人認為,沒有出現一搶而空的狀態,很大程度是因為京東金融宣傳的“8.8%定期支付收益”遭到廣泛質疑。當投資收益不足8.8%時,實際上會用投資者的本金來支付收益,這種操作方法讓眾多投資者感到被忽悠。

  有網友評價,“京東8.8”的遭遇表明,推出新一代產品分流貨幣基金用戶的做法遇到了困難。收益與風險總是成正比例的,而各類“寶寶”一味宣傳高收益、低風險,這會讓很多用戶覺得,沒必要去投資收益差不多、風險卻高很多的其他基金產品。

  互聯網理財用戶量

  已接近飽和

  在互聯網金融產品進入2.0時代后,火爆場面沒了,爭議反而多了。

  有相關基金人士分析,“阿里一號”和“京東8.8”相對以往的各種“寶”類產品來說,優勢并不明顯。首先,從收益上并未給投資者帶來驚喜,并且在流動性上也遠不及貨幣基金,散戶理財看中的就是將不用的零錢投入到流動性高的理財產品中,而這兩只基金顯然不符合散戶理財的胃口,所以出現“不太好賣”的尷尬也并不難理解。

  “基金作為一種投資,不像一般消費那樣,單靠炒作就能做起來的。‘京東8.8’遇冷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市場接受程度有限。未來,如何通過完善保護投資人權益的相關制度,增強‘網基’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將成為行業突破的首要門檻。”

  隨后,記者隨機詢問了10位消費者,其中有8位表示現在因為資金轉移過程繁瑣,再加上相比之下,互聯網理財1.0產品還是收益相對高一些,所以暫時還是把錢放在“余額寶”和“理財通”等收益平臺;另兩位則表示,會適當關注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大額基金還是交給銀行打理更穩妥一些。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向記者表示,像“阿里一號”和“京東8.8”等互聯網基金的退熱主要是因為風險性高,且收益率也在逐漸下降,所以導致市場反應下降。“事實上,雖然互聯網基金的購買人數還在增多,但是曲線已經變緩慢,雖然各大‘寶’對用戶人數還在搶占階段,可用戶量實際上已接近飽和。”

  此外,對于混合型基金進入互聯網金融產品市場,錢海利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普遍對金融產品的認知度有限,對風險與收益的了解不深,電商企業只是一個銷售平臺,并不能改變產品在金融屬性上的復雜和專業性,投資者在購買網絡理財產品時不要被修飾過的“廣告語”忽悠。

 

Copyright ? www.yrgy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賽維思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蜀ICP備13002520號-3   Sitemap